系友分享:學士班第1屆黃明楓系友

學歷:國立東華大學經濟系學士班
           國立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碩士

 

現職南山人壽順橙通訊處經理
 

學士班第一屆黃明楓系友照片

 

 

 

在高中選填志願時,只有把經濟系當做是眾多商科中的其中一個科系,後來才發現經濟系是屬於人文社會學院,因為他教的不是像會計財金可以直接應用的學問,而是訓練我們邏輯思維的能力,還有邏輯思考的能力,這些對於後來我在研究所以及工作上有非常大的幫助,讓我在工作之後不論是上課學習或是開會統整,因為邏輯很清楚常常可以看透因果關係。

有知識才知道別人講得對不對,有了批判性思考,才找得出毛病,才能改善它,才有創新的可能,這些邏輯思維能力和思考能力,是未來我們面對社會快速變化,資訊爆炸的時代,最重要的能力,很感謝之前在大學選填志願的時候,有機會可以落點在東華經濟系,課堂上學到的這些能力使我一生受用。

在東華讀書的日子是我人生求學時期最盡情揮灑的一段日子,除了學業的學習之外,我那時候同學也一起參加雄友會擔任幹部,創了桌球社也擔任幹部,更參加學生會擔任活動部長舉辦演場會和迎新宿營等等活動,也舉辦了經濟系的第一屆經濟營,跟同學和學弟妹一起服務來自全台灣各地的高中生,拉贊助舉辦活動的身影歷歷在目。很幸運在學校剛成立沒有很多資源的時候,進入到東華凡是想要皆有可能發生

後來進到中央大學產經所兩年研究所的日子,回想起來都是與數據為伍的日子,從大學到研究所時期我都一直在思考~到底我人生的第一份工作該往哪個方向?我的人生要何去何從?要往產業分析師方向走?或是想大部分的經濟系學生一樣去很安穩且安全的銀行業?

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聯合利華(Unilever)擔任品牌專員,負責康寶(Knorr)這個品牌,行銷的工作內容其實就是:消費者聞到摸到感覺到的都是我們的工作內容,這是我人生第一個工作也對我人生的衝擊很大,讓我看到跨國企業裡面人才濟濟,可以與超多優秀的人為伍,但是加班到晚上11:00是很正常的生活,感受到與校園生活的不同,工作的節奏快速,要適應外國人語言和工作上的不同,我發現在高工時和高壓的工作環境「適應力」和「抗壓性」是非常重要的。就在一切開始得心應手的時候,那一年的過年被媽媽叫回去拯救家族事業,因為家族事業有很大的資金缺口,我的家族事業是做南北貨的買賣,所以老闆要擁有採購能力和業務能力,每個中小企業主一定都是業務起家,也都是公司重要的超級業務。當時對我來講是一場災難,除了我不會做業務,也搞不清楚蝦米、魷魚、干貝、香菇、金針花這些東西怎麼看好壞和價格!

25歲的我只有一年多的品牌經驗,就立馬從上游的品牌方,變成通路商的業務,從每個人都要要找我要經費,到變成要出門談生意,在高雄家族企業的三年,從倉管、會計、業務到負責人,因為在公司負債的環境下時時刻刻都在跟錢賽跑,讓我知道時間的寶貴,也看到經營企業的風險和利潤,這個人生經驗對我來講,當時是個災難,現在回想卻是個禮物。

就在公司償完負債之後,我又開始思考我的人生下一步?那一年我28歲也在思考繼續在家族環境安穩發展,過著我熟悉的日子,或是再去試試看自己的可能性?因緣際會了解到保險業的制度,對於想要擁有舞台和擁有自主時間的我很有吸引力,就在媽媽反對的狀況之下,希望媽媽給我一年的時間去試試看自己的可能性,也是因為只有一年有限的時間才會讓我發揮更大的潛能。

經過初期的摸索期,也希望幫助更多人能在這個行業成功,所以持續協助更多人升級,就在103年(入行6年)成立自己的營業處,打造更多SOP流程,讓成功可以複製成功,也協助單位的夥伴也可以成立營業處,所以在初期就被許多雜誌專訪。到了110年5月三級警戒,帶著100多人的團隊的我一直想著,如何帶領團隊走出困局,在不能見客戶的時候,我們還可以做些什麼事情,也因為這些做法帶領團隊突破逆境,業績不降反升,這些績效被商業周刊觀察到,也才有機會變成商周的百大CEO顧問團,和變成商業周刊的內訓講師,然後將這些做法的SOP流程在111年8月出版「遠距成交女王銷售勝經」,成為商管類的暢銷書,也因為這套做法在後疫情時代依然可用,後來又在去年六月到美國MDRT擔任華語講師,和今年三月到馬來西亞分享。樂觀的人在每個危機裡看到了機會;悲觀的人在每個機會裡看到危機,發生事情積極面對,永遠是最佳的決策。

最後,希望所有的學弟妹能在學生時期,善用學校資源充實自己,如果生活的開銷足夠,盡量不要只去做用時間換錢的工作,盡可能找更多機會舞台嘗試各種挑戰,擁有這些能力和軟實力,會讓我們未來人生面臨很多選擇時,才會有足夠的智慧和勇氣。

初出校門還沒開始奮鬥就念著[安穩],此時的安穩不過是平庸的一個說辭

真正的安穩是歷經世事之後的淡泊,穩定的能力才能到哪裡都有飯吃

人生是一連串的選擇造成的結果,也鼓勵所有的學弟妹,在人生工作的選擇上都要先選擇高挑戰甚至高度不確定,盡情揮灑才能找對自己命定的工作,才不會被傳統找工作的框架限制住自己未來的可能性。